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株洲历史文化

株洲历史文化

关键词:株洲历史,株洲文化,株洲遗产,株洲地理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株洲城市在线
  • 电 话:18932125007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zhuzhou.ccoo.cn
  • 感谢 hnzz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2390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株洲丰厚的历史文化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------  胡栋华

 株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。所辖醴陵、攸县、茶陵等县城,历史悠久,文物古迹颇多。市辖炎陵县鹿原陂,古书记载安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与黄帝轩辕氏并称的炎帝神农氏(始建于宋的炎帝陵现已修复)。古书载,神农氏始作耒耜,教民耕作;普尝百草,发明医药;治麻为布,制作衣裳;首辟市场,互通有无;削相为琴,结丝为弦,作五弦之琴;弦木为弧,刻木为矢,弧矢之利,以威天下。炎帝的这六大功绩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,缔造了中华古国的最早文明,从而结束了远古人类依赖兽肉野果为生的历史,使古老的先民迈进了农业文明,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相传炎帝晚年,为民治病,采药来到炎陵县,不幸误食断肠草,中毒身亡。炎帝殁后葬茶乡之尾,即今株洲炎陵县塘田乡鹿原陂(又称炎陵山)。这位功德无量的民族始祖,得到后人千秋万代的敬仰。修葺一新的炎帝陵殿,巍峨雄伟,金碧辉煌,吸引着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、凭吊先尊。有据可考的是,19878月,省、市考古工作者在株圳县漂沙井乡黄霞垅磨山,发现一处大型的6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遗址,以及叠压其上的4000多年前,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。前几年,省考古专家在炎陵县炎帝陵附近的东风乡,也挖掘出一批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文物,出土文物中有许多白陶和部分彩陶。此外,还在株洲地区零星发现一些旧石器时期的遗物。这些充分说明,远古时期株圳地区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,生息繁衍。株洲是人类永远的财富——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。 
    
株洲,古称建宁,公元214年,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。唐太宗贞观元年,建宁并入湘潭。古时,当地多槠树,湘江过而多沙洲,故株洲又称槠洲。到南宋绍熙元年(公元1190年)正式定名为株洲。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,在东经112.6°--114°,北纬26°--28°之间,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,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、株、潭金三角一隅。   
    
株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。中华民族的始祖、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,就长眠在株洲境内炎陵县鹿原陂。1906年,孙中山先生领导同盟会的萍(乡)浏(阳)醴(陵)起义,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,都曾震撼中华大地。李立三、左权、谭震林、耿飚、杨得志、宋时轮等近、现代的革命先驱和军事将领就诞生在这块热土上。株洲人民为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苏区,为了祖国的解放,前仆后继、英勇奋斗,数以万计的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,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。
    
株洲市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4处,其中国家级的有炎陵县炎帝陵1处,省级的有炎陵县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、株洲县大京风景区、茶陵县云阳山森林公园。炎帝陵气势恢宏,桃源洞景色更是绮丽诱人,富有原始风光气势。随着中华炎帝基金会的成立,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来此寻根祭祖,旅游观光,进而为投资开展经贸合作牵线搭桥。

如梦如幻如仙之历史文化名胜
    
株洲东吐罗霄之云,西接沅潇之气,南聆衡阳之雁,北观洞庭之秋,境内青山峦叠翠,奇石竞烈,长河飘带,澄湖列镜,池潭星罗,飞瀑流泉,幽穴涵彩,古洲呈芳,更兼历史之浸润,文化之濡染,恍如梦之乡、如幻之景、如仙之境……
那山
峰者、岭者、寨者、坳者、崖者、岩者,参差于此,成一万一千方巍峨!《株洲赋》
山之秀者有:石峰区之九郎山,荷塘区仙庾岭,横跨株洲县、醴陵、攸县的明月山;株洲县的四邑名山婆仙岭,西汉伏波将军马援屯过兵的伏波岭,南岳72峰之一的古岳峰,凤凰山,号称南来第一山莲花山;醴陵的唐李靖驻兵于此、红佛安息于斯的西山,辟为省级森林公园的仙岳山,元末醴陵18姓居民结伙避居的建安山,名列道教36小洞天、醴陵瓷业发源地的东堡沩山,名列道教七十二福地的彰仙岭,号称渌水咽喉的姞姑仙,唐大将尉迟敬德建寺于此、唐名相房玄龄撰碑于此、明太祖朱元璋避难于此的大屏山;攸县的相传尧帝陶曾命羲和在此观天象的天台山,相传为尧帝之寝地的尧山,三国时黄忠老将镇守过的广寒寨,道教胜地司空山,誉为梅城第一峰的灵龟峰,被列入湖南省重点旅游规划的太阳山,攸县十景之鸾山叠翠、凤岭朝霞,风景优美的孟子山。茶陵的有古南岳之称的云阳山,宋孝宗题诗的皇雩仙,茶陵八景之紫微叠翠。炎陵的号称湖南第一峰的酃峰,有一峰兀立,二水夹流之美称的湘山,如世外桃源的神女峰,因中华始祖之一神农炎帝陵寝葬于此的炎陵山。
那石
石之怪者有炎陵的龙脑石、龙爪石、树抱石、下马石、五彩石、棋盘石,茶陵的送子石、龟裂石、梳妆台、观音岩、张良试剑石,醴陵的佛字石、笔锋石,株洲县的石门观、龟石等。
那河
那江、那河、那溪、那湖、那潭、那瀑、那池、那港、那浦、那津,百水争流,汇此奇特一洲。——《株洲赋》
河之大者有湘江(流经株洲89.6公里,占湘江总长的10.46%)、洣水(湘江一级支流,源炎陵,经茶陵,过攸县,入衡东)、渌水(源江西,过醴陵,经株洲县渌口汇入湘江),湘江二级支流主要有茶陵之洮水、攸县之攸水、醴陵之澄潭江和铁水等4条。株洲河流长度5公里以上的有341条,30公里以上的有19条,100公里以上的有7条,均属湘江水系。其一级支流主要有、渌水两支。
那湖
湖之秀者有石峰区的云湖(五一水库)、酒仙湖(酒埠江水库)、京水湖(大京水库)、仙女湖、官庄水库、龙潭水库、青年水库、东坑水库等。
那潭
潭之丽者有炎陵桃源谷的黑龙潭、白龙潭、攸县司空山的洗药池、酒埠江的金丝潭、马脑潭等。
那瀑
瀑之壮者有炎陵的珠帘瀑、珍珠瀑布、九叠瀑、一线瀑、姊妹瀑布、桃源谷瀑布、东坑瀑布、梨树洲瀑布,洪水江瀑布、落水源瀑布,攸县的滴玉石瀑布、九叠泉瀑布、百丈瀑、婆婆岩瀑布、水口山瀑布、荷树冲瀑布、禹王洞地下河天坑瀑布等。
那泉
泉之冽者有炎陵之酃泉,茶陵之光泉、皇雩泉,攸县之夏泉、暖水泉、来龙泉、柏树下泉,醴陵之醴泉、梅花泉,株洲县之龙泉,石峰区之九郎泉等。
那洲
洲之芳者有天元区之古桑洲、株洲县之空洲、挽洲,醴陵之状元洲、中三洲,攸县之黄甲洲、白茅洲、宋家洲、三台洲、鹭鸶洲等。
那洞
洞之奇者有茶陵之秦人古洞(徐霞客在《楚游日记》中有详细记叙,称之为楚天洞之奇观)、麻叶洞。攸县之禹王洞(有世界最长之地下河)、白龙洞、皮佳洞、海棠洞、仙人洞、金仙洞、桃源洞、万人岩洞,醴陵之三狮洞、燕子崖溶洞、水帘洞、虬渊洞。炎陵之八公坪石岩洞、相公岩洞等,株洲县三门岩洞等。

如珍如珠如宝之历史文化名遗

红色遗产:株洲是革命老区,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伟人足迹,留下了感天动地的先烈故事,经历了血雨腥风,感受了刀光剑影,也遗存了许多红色的遗迹:如市区的协丰长绸布店、罗哲烈士墓、十九人堆等;炎陵的水口战略决策 、水口连队建党 、中村分田运动、朱毛第一次会面、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——洣泉书院,毛泽东指挥酃城战斗旧址——接龙桥、红军标语博物馆等;茶陵县的工农兵政府旧址、中国共产党茶陵县委员会旧址、中共茶陵县委、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、九渡冲战斗遗址、茶陵烈士陵园、红军村和红军墙、红军学校――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旧址、我党我军第一次肃反——湖口挽澜旧址、茶陵县烈士陵园等;攸县东冲兵工厂、南岸列宁室、攸县烈士公园、六十分烈士墓群,谭震林墓等;醴陵毛泽东同志考察农民运动旧址——东富寺、毛泽东革命活动纪念地——先农坛、李立三故居、左权将军纪念碑等。

建筑遗产:株洲的建筑遗产非常丰富,大量独具特色的书院、宗庙、祠堂、牌坊、官邸、桥梁等,散落在大地之上,掩映在烟霭之中,带着岁月的沧桑,承着历史的厚重……著名的如醴陵的渌江书院、渌江桥、潘氏宗祠、彭氏祠堂、袁氏牌坊;攸县的谭氏祠堂、太夫第、翰林第、鸾山洋屋;茶陵的陈石泉宗祠、龙家祠中宪大夫牌坊、陈家大屋陈家牌坊;炎陵的洣江书院、朱家祠、周家祠、叶家祠等。

碑刻遗产:有两千多年建县史的株洲留下许多纪事怀人的摩崖、石刻、碑亭,大多已淹没无存,幸存的有:荷塘区明照乡走沙巷义渡记碑;醴陵的吴楚古刹碑、红中铺摩崖石刻、初建三公祠碑、朱熹画像碑;攸县的重建宝宁禅寺并捐田记碑、攸萍界碑、重修灵龟峰记碑;茶陵的光泉石刻、三大学士故里碑刻、灵岩康崖石刻;炎陵的御祭道路碑、龙渣瑶族大屋石刻、骆宾王摩崖石刻、天星寨黄岗摩崖石刻、告示碑等。

墓葬遗产:株洲这片土地上不仅培育了一大批人杰,还吸引了无数的豪杰之士、妙曼之女在此风云际会、莺歌燕舞,他们有的长期活动于此,有的永远长眠于斯,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凭吊之所:如炎陵的炎帝陵,晋代礼部尚书欧林启墓,宋司马平阳侯尹鹏飞墓、宋长沙郡主赵玉蝶墓,管军元帅段清远墓,铁头太子墓,明太仆寺卿刘稳墓;茶陵的明代大学士刘三吾墓、张治墓,清大学士彭维新墓,相传安葬炎帝之子的太子坟;攸县的相传安葬尧帝的尧山,唐代高僧旷长髭墓、圣寿勇禅师墓,明南京户部主事易舒诰墓,谭震林墓;醴陵的唐代名媛红拂墓,宋代名臣吴猎墓、杨大异墓、丁应奎墓,明户部郎中徐廷用墓,同盟会革命党人宁太一墓、张伯蒲墓、陈盛芳墓、傅熊湘墓、丁应奎墓、文斐墓,;株洲县的清末大将郭松林墓;市区的老莱子墓、罗瑶墓、罗哲墓、罗学瓒墓等。

古代遗址:恐龙化石遗址可以见证株洲亿万年的沧海桑田;漂沙井磨山文化遗址、茶陵枣市独岭坳文化遗址、炎陵龙渣瑶族寨址等可以见证株洲至少六千多年的人类活动史;五代马王故城遗址、北宋金州故城遗址、三国建宁古城遗址、南宋茶陵城旧址、容陵侯故城、阴山县故城、攸县故城、三国吴建宁县新城遗址、醴陵古城遗址等古城遗址可以见证株洲两千多年的城市史;醴陵南桥鞭炮作坊遗址、楠竹山窑址、窑下湾砖窑址、沩山窑大遗址,炎陵桃岭窑址、洞下窑址,茶陵中瑶窑址、陵窑背窑址、陵窑塘下窑址,株洲县窑堆子窑址等古窑遗址可以见证株洲古代手工业的繁荣。

工业遗产:株洲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八大工业基地之一,国家许多重要的工业项目安排在此。第一台航空发动机、第一枚地对空导弹、第一台电力机车等100多个全国第一都诞生在株洲,株洲工业的发展历史,可以说就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株洲南方公司、株洲电力机车公司、株洲车辆厂等一大批大型企业,有着相当丰富的历史遗存。如南方公司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仿苏建筑群,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一些车间和办公楼等,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。还有一些工业设备、工具,无不体现着中国现当代工业发展的光彩。

植物遗产:株洲古树名木有42科、75属、97种、6364株。樟为株洲市树,醴陵南桥镇有1650岁古樟;株洲曾因地多槠木又名槠洲;攸县柏市镇有2400岁南方红豆杉(世界十大濒危物种),黄丰桥镇有1200岁南方红豆杉6株;攸县桃水镇有1500岁银杏;醴陵南桥镇有1050岁枫香树;攸县银坑乡有千年古楠;炎陵沔渡镇有千年杨梅;炎陵中村乡有世界上最大的桑树;炎陵桃源洞有被誉为中国桃花心木的毛红椿;茶陵小田乡有500年马尾松15株、500年黄檀3株。

非物遗产:株洲的非物质遗产也大放异彩,音乐如醴陵的思情鬼歌、 茶陵炎陵攸县的苏区歌谣、炎陵的客家山歌;舞蹈如醴陵的星子灯 、攸县大同桥火龙灯;手工技艺如株洲县南阳桥乡刘双喜漆画、邹桂文木雕、堂市乡谭建强制鼓、株洲县剪纸、醴陵鞭炮制作工艺、醴陵大蒜加工工艺、茶陵攸县的腐乳加工工艺、 茶陵冬酒酿造瓜皮帽工艺、茶陵蓝印花印染工艺、补锅手工技艺、攸县皇图岭豆腐制作;民俗如茶陵云阳山南岳宫庙会、攸县阳升关庙会;民间曲艺如醴陵的《春锣》和《赞土地》;戏剧如株洲县攸县的皮影戏;民间文学如炎陵茶陵的炎帝传说等。

如歌如泣如诉之历史文化名篇

挥毫当得江山助,不到潇湘岂有诗?千百年来,美丽神奇的株洲大地不仅孕育了浓郁厚重的历史文化,培育了灿若星月的才俊志士,也吸引着历代文人来此游历,各地骚客于此羁留,发思古之情,兴革新之志,叹民生之艰,畅知遇之欢,观风物之盛,惊山水之奇,或诗,或歌,或词,或赋,或文,或联,留下诸多珍珠似的文字、锦缎般的篇章,可歌、可泣、可诉、可叹、可吟、可唱,感人肺腑,动人心肠,涤人胸襟,激人情怀。

名诗

中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诗人屈原和杜甫先后徜徉于株洲大地,行吟于湘江两岸。株洲不仅长眠着屈原第五个女儿,留下他永久的牵挂,这里的山水人情也为他创作《离骚》、《九歌》、《九章》、《天问》等著名篇章提供了养分。杜甫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,老病孤舟,四过株洲,两宿其地,九抒其怀,留下《宿凿石浦》、《早行》、《过津口》、《次空灵岸》、《解忧》、《宿花石戍》、《早发》、《次晚洲》、《遣遇》等篇章。其中《遣遇》一诗更是成为杜甫晚年的代表作。
    
除了杜甫,唐代还有许多名家对株洲有过深情的眷顾:一代名相房玄龄为醴陵屏山寺写《吴楚古刹碑》,对在此驻兵的一代名将尉迟敬德发出了公心如山的由衷赞叹;著名诗人孟浩然在这里《夜渡湘水》;著名诗僧释齐己在这里《寄明月山》;著名诗人刘长卿在这里过《花石潭》、登《秋云岭》;著名诗人李群玉踽踽独行于《醴陵道中》;著名诗人杜荀鹤在醴陵兴致勃勃地《登唐兴寺小阁》;著名诗人韩偓避乱于醴陵一年有余,为诗甚多,如《靖兴寺杜鹃》吟咏了李靖和红拂的凄美爱情,寄托着作者报国无门的沉痛感慨;诗人张籍在这里谱写《湘江曲》;诗人张叔卿在《空灵岸》感慨早知名是幻,不敢绣为衣”……
    
宋代,不仅文人学者寄情于株洲的风物,连帝王将军们也动情于株洲的山水。宋孝宗为茶陵名胜皇雩仙所写的《里居山水图》给当地带来了殊荣。文天祥在这里《与友人泛舟湘江》,然后《槠洲别友》,刘锜也《株洲资福寺题壁》,感叹山僧不识英雄汉,只管滔滔问姓名,展示了两位抗金名将的铁骨柔情。著名学者朱熹在醴陵《自题肖像》,理学大师张南轩在株洲与朱熹分袂,《诗送元晦尊兄》。著名诗人杨万里《送奔医时亭往攸县省觐》后《将至醴陵》,感到寒从平野有,雨傍远山多。著名词人刘克庄在《过醴陵》时发现市上俚音多楚语,桥边碧色是湘流。著名诗人范成大在《初入湖南醴陵界》后《过醴陵驿》,长时间地行走在《槠洲道中》,看到渌水桥边县,门前柳已黄。感叹客子叹游倦,田家甘作劳。著名诗人黄庭坚则在茶陵《游灵岩》、《云阳山寺》,卧对江流思往事,行穿云岭扣禅扉。松风半入烹茶鼎,山鸟常啼挂月枝”……
    
明朝著名学者王守仁经过醴陵,留宿醴陵,并讲学醴陵,因而有着深深的醴陵情节,留下了《过泗州寺》两首、《过靖兴寺》两首等。著名才子解缙则对茶陵表现出浓厚兴趣,他不仅《过茶陵》,还《夜泊茶陵》,留下秋风淅沥秋江上,人自思乡月自明莫道秩溪无好景,五更尤闻读书声等名句,被五百年后也行走于此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毛泽东反复吟唱。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也曾经《送谭侍御归茶陵》。
    
近人吟诵株洲的著名诗篇有朱德的《吊左权同志》,李立三的《无题》,八指头陀的《登空灵岩和杜工部》,柳亚子的《游靖兴寺》、《登仙岳山》,于佑任的《太一碑铭》,谢觉哉的《株洲吟》等。
    
本土文人歌唱故乡的翘楚之作有:宋元之际著名的梅花诗人诗人冯子振的梅花诗系列,元明之际湖湘第一诗人李祁的《归来轩》、《过司空相国处尧墓》,明代大学士刘三吾的《得告还乡》,明代大学士李东阳的《七律》、《茶陵竹枝歌十首》、《荷木坪十二韵》,明代大学士张治的《岳忠武祠》,清代茶陵籍状元肖锦忠的《游云阳山》,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《故里八景诗》等。

名歌

      在几十万年沧海桑田的变迁中,在湘江两岸、洣渌之畔,株洲大地很早就有民间歌谣流传:《制万物》、《燕花歌》、《五谷来历歌》、《耕牛来历歌》、《鸡的来历歌》等古歌反映了我们的先民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朴素看法;《骂媒歌》、《招魂歌》、《闹新房歌》、《丧歌》、《送财神》、《赞华堂》、《打春牛歌》等仪式歌形象地刻画了株洲地区作为文明之邦丰富的生活礼仪;《纤夫谣》、《打铳歌》、《打夯号子》、《拖篓歌》、《铁匠歌》、《漆匠歌》、《瓷工歌》等劳动歌谣细致地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劳动场景;《手扳楠竹望情郎》、《望郎望到五更头》、《假装晒衣望情歌》、《十送郎》、《十绣荷包》、《思情鬼歌》等情歌妙趣横生地演绎出先民们细腻的情感和热烈的相思;《敬婆婆》、《长工歌》、《恨爹讨了恶后娘》、《十杯酒》、《五更劝夫》、《和气歌》等生活歌又为我们展现出曾经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的浓郁的生活气息;昙晟的《宝镜三昧歌》等佛教歌昭示着宗教文化曾经在这里的繁华;《永远跟着毛委员》、《工农暴动歌》、《放脚歌》等革命歌继续传唱着红色文化在这里的蓬勃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名词

       著名画家、文学家丰子恺先生曾经以《高阳台》盛赞美醴陵风光,寄托家国之恨,读来荡气回肠:
      
千里故乡,六年华屋,匆匆一别俱休。
      
黄发垂髫,飘零常在中流。
      
渌江风物春来好,有垂杨时拂行舟。
      
惹离愁,碧水青山,错认杭州。
      
而今虽报空前捷,只江南佳丽,已变荒丘。
      
春到西湖,应闻鬼哭啾啾。
      
河山自有重光日,奈离魂欲返无由。
      
恨悠悠,誓扫匈奴,雪此冤仇。

       一位未传姓名的醴陵士人作《一翦梅》:
      
宰相巍巍坐庙堂,说着经量,便要经量。
      
那个臣僚上一章,头说经量,尾说经量。
      
轻狂太守在吾邦,闻说经量,星夜经量。
      
山东河北久抛荒,好去经量,胡不经量?
      
形象幽默地揭示了宋理宗景字五年(1264 ),南宋王朝对外则一味屈辱求和,对内加紧压榨人民,奸臣贾似道当权,推行所谓经界推排法,在江南之地大摊税收,百姓苦不堪言的现实。长期陷落的河北、山东等广大地区人民流离,田地荒芜,经由胡虏践踏,你们不去经量,却风风火火地在南方丈量田地。指斥统治集团屈辱求和,毫不收复失土打算,以嘲讽的口吻写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。

  名文

      陶渊明的《梅花泉》,郦道元的《水经注》,欧阳修《御书阁记》,徐霞客《楚游日记》,王夫之《宝宁寺志叙》,彭维新的《雩泉记》,刘揆一的《萍浏醴起义记》等,以中华名人,纪株洲名胜,记株洲名事,成文史名篇,诚株洲之幸,乃株洲之福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本地历史信息
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